
1946年2月17日,戴笠因飞机失事意外身亡,郑介民接掌军统局。表面上看,这只是简单的职位交接,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。戴笠虽名义上是副局长,但在军统内部拥有绝对权威,许多重大决策都由他一人拍板,实际权力远超正局长。而郑介民上任后,尽管头衔变成了正局长,却远未能掌握戴笠那样的实权。尤其在与毛人凤、唐纵这两位资深高层的周旋中,郑介民显得力不从心。这两人时常公开与他唱反调,甚至暗中谋划将他拉下马。
尽管处境艰难,郑介民仍主导了军统向保密局的改组工作。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,试图稳固自己的地位。然而,唐纵并未放弃权力争夺,毛人凤也不甘心屈居副职,早已蠢蠢欲动,准备对郑介民发起致命一击。
毛人凤为扳倒郑介民,精心组建了一个倒郑联盟。他拉拢了军统元老潘其武和总务处长沈醉作为盟友。三人各怀心思:潘其武想借机上位,沈醉则盘算着更深的谋划。作为蒋介石的亲信,沈醉清楚自己资历尚浅,若郑介民坐稳位置,自己将永远被毛人凤压制。因此他暗中计划:先助毛人凤上位,再伺机取而代之。
展开剩余59%1947年12月5日,郑介民突遭免职。表面上是平调升迁,实则是被边缘化的开始。毛人凤如愿当上保密局局长,潘其武接管办公室,而沈醉却被发配云南。这个出人意料的结果源于他在倒郑行动中的出色表现——既帮毛人凤除掉了对手,又因能力过强引起了新上司的忌惮。郑介民对他恨之入骨,毛人凤也视其为潜在威胁。
权力洗牌后,沈醉的处境急转直下。郑介民安排亲信张继勋担任要职,明显是要架空他。不甘坐以待毙的沈醉联合叶翔之,精心收集郑介民的贪腐证据。他们甚至策划了祝寿门事件:在郑介民五十寿宴上,故意曝光其收受厚礼的行为,引发蒋介石震怒。当郑介民发现被算计后,立即展开报复。
郑介民通过邓毅夫案对沈醉痛下杀手。这个被沈醉一手提拔的部下,因小额贪污罪被处决。此举既震慑了保密局,又切断了沈醉的羽翼。走投无路的沈醉向毛人凤求救,却遭到冷漠对待。昔日盟友直言要他识相离开,暗示其选择云南或台湾发展。
最终,心灰意冷的沈醉被流放昆明。在那里,他偶遇郑介民的堂弟郑庭笈,昔日的权势早已烟消云散。这场持续两年的权力博弈中,沈醉从执棋者沦为弃子,只能在边陲之地咀嚼失败的苦果。而毛人凤通过这轮清洗,终于坐稳了保密局头把交椅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