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公元1276年农历正月十九,在历经四十载血与火的较量后,蒙古铁骑终于兵临南宋都城临安城下。在这生死存亡之际,垂帘听政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做出了艰难抉择——携年仅六岁的宋恭帝赵?向元军投降。为完成投降事宜,朝廷派出了以左丞相吴坚、右丞相文天祥为首的使团前往元军大营。
令人意外的是,这支使团内部暗藏分歧。吴坚等人确为议降而来,而文天祥却怀揣着不同使命。在面见元军统帅伯颜时,这位爱国志士慷慨陈词,试图说服对方退兵。然而伯颜识破其意图,当即将其扣押囚禁。三日后,随着谢太后正式颁布降诏,临安城门洞开,延续三百余年的赵宋王朝就此走向终结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投降前夕,宋度宗的两位皇子——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忠臣护卫下秘密出逃,为南宋保留了一线希望。虽然皇室主要成员已降,但按照元朝要求,南宋官员仍需北上大都朝觐。二月初,以吴坚为首的祈请使团启程北上,被囚二十日的文天祥也在伯颜坚持下被迫同行。
展开剩余59%得知这一安排,文天祥悲愤交加。当队伍行至镇江时,两个熟悉的身影突然出现——旧部杜浒和金应。原来他们一直在暗中打探文天祥的下落。金应急切询问:大人真要北上为元廷效力吗?文天祥正色答道:生为宋臣,死为宋鬼。此行不过权宜之计,我必寻机脱身,以报国恩。这番赤诚之言令二人深受感动,当即决定追随左右。
在杜浒的精心策划下,一个大胆的逃亡计划逐渐成形。他们先是设宴灌醉元军看守,又通过当地能人余元庆找到向导。虽然途中遭遇向导反悔、渡船难寻等波折,但最终凭借杜浒的银两和口才,一行人得以在月黑风高之夜乘渔船横渡长江。当元军巡逻船逼近时,老船夫机智地制造触礁事故,助他们成功脱险。
然而考验远未结束。在前往扬州途中,守将李庭芝误将文天祥视为元军说客,竟下达格杀令。被迫改道的众人历经千辛万苦抵达通州时,却听闻金应积劳成疾的噩耗。临终前,这位忠义之士握着文天祥的手说:属下先走一步,光复大业就托付给您了。文天祥含泪安葬战友后,又得知二王在温州建立行朝的消息,重新燃起了复兴宋室的希望之火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