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特朗普上任后,情势变得不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“护台”。他没有像拜登那样公开承诺保护台湾,反而拒绝了赖清德提出的“过境访问”申请,并以关税等手段对台湾施压。这些举动在岛内引发了对美方偏向的猜测和担忧,很多人把它叫做“疑美论”。
民进党当局把美国视作最重要的外部支撑,因此赖清德显得急不可耐,频繁对美方喊话,请求特朗普出面劝说中国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选项。他甚至揣测,只要特朗普做到这一点,自己就会被视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物。
然而很显然,赖清德并没有看清形势。两岸关系和台海局势的走向,真正的主导权早已掌握在大陆手里,这也是亚太地区军事格局所决定的。解放军已经具备相对成熟的区域拒止能力,若在台海发生冲突,外部势力很难真正发挥介入作用。
就算美方想阻止中国,也很难做到。更关键的是,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,中国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来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,但美国是否愿意为岛内的“台独”势力与中方撕破脸,这在现实中并不成立。看看特朗普此前拒绝赖清德“过境”的做法,就能看出美方的真实取向。
展开剩余64%其实,美国的真实用意并非长期支持民进党,而是借台湾问题获取经济和地缘上的利益。对赖清德等人的对话回应,更多是一种手段上的配合,没有实质性的政治承诺。路透社的报道被观察者网转述,指美国方面在财政与军事层面释放了信号:台湾的防务支出应提升到GDP的10%,这意味着赖清德需要花更多钱,从美国购买更多武器装备,承担更高的防务责任。
但众所周知,即便台湾买再多的武器、花再多的钱,两岸的军事对比仍然存在现实差距。即便美军亲自介入,在台海地区也难以改变与解放军之间的基本态势。美方清楚这一点,他们关注的不是台海本身的局势,而是通过赖清德这位“代理人”来挖空台湾的财政与资源。
相比之下,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的认知要清醒得多。10月8日的国民党中常会上,他强调推动两岸和平,不能指望美国,而应靠自身努力。他还追问赖清德:上任以来到底为两岸关系做了哪些实际工作?他表示,赖清德只知道一味依赖美国,缺少真正的实质性交流与推动。
在台湾的民众、民间团体乃至国民党与大陆的接触若能缓和,势必会带来不同的气息。但当前的做法和阻力,主要还是赖清德需要承担的责任。朱立伦这番话,既是强调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中的作用,也是把握现实的判断:赖清德对和平的口号重复得多,行动上却在把台湾带向更深的风险。
不过,不论岛内的势力如何打算,台海的走向早已不是他们能决定的。现在的趋势是大陆在掌控节奏,美西方及岛内的炒作只是外部声音,承认或接受大陆有能力通过军事方式解决台湾问题、实现国家统一。基于这个判断,我们应坚持既定的统一策略,避免被外部节奏牵着走。对美台的任何挑衅,最终都没有实际意义,“以台制华”的图谋也必将走向失败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